瑞昌有哪些旅游景点?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内,庐山自古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牯岭镇是庐山的行政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有“云中山城”之称。海拔1200公尺(4,000呎)左右的高度使其享有“不夏不冬,不湿不燥;一年四季,满山花香”的美誉 庐山是一座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峰峦叠嶂,山脉蜿蜒曲折,群峰间峡谷幽深。这些山峰大部分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而主峰大汉阳峰高达1474米。山上分布着数百个岩石、溪流、瀑布、潭池和湖泊等自然景色。其中著名的三叠泉瀑布宽如白练,从大岭的悬崖上飞泻直下,长达135米,落差达57米。在夏季雨季时,水流呈白色喷涌而出,气势磅礴。瀑布跌落为三级,故名“三叠泉”。庐山共有90多个山峰。主峰大汉阳峰,海拨高1474.8米。山谷多悬崖绝壁,河流密布,沟壑交错。庐山山体由变质岩构成。北麓的山坡较陡峻,南麓则平缓。山顶及北坡有许多湖泊、温泉、瀑布与森林覆盖,但山麓地区则为红壤丘陵及河谷平原。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又称白鹿洞书院,在江西九江庐山西麓。始建于南朝齐梁年间(479~502),梁大同年间(535~546)建院于鹿野庵旁,宋初四学士胡瑗曾在此讲学,故又称为“白鹿洞书院”。后屡废屡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出任江西提刑,重建书院并亲自主持教事。当时除“讲明义理”之外,还规定了具体的功课,并规定学生要“互考问答”,即互相提问,答问都须经教师核准才算考核及格。此后不久,书院便有了“洞天福地”之誉。书院遗址今为白鹿洞中学所在地,尚存“孔庙”石坊一座,石拱桥两座,以及明代崇祯九年(1636)所立的《重修白鹿洞书院记》摩崖石刻。
观音桥 观音桥位于庐山下九奇谷中一山谷口处。因桥侧有巨石犹如观音端坐,故名。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一游方和尚见此景观,便在谷中建了石桥。桥长约5丈余,宽约三尺许,全用卵石筑成,两侧各置两栏,每栏各有石柱2根,柱顶端刻有石狮;桥中间石栏上端雕有一巨大石龟,两端各有一石狮,神态各异。桥面正中亦有一巨型石龟,昂首向天,仰视观音像;桥两侧分别置有石鼓、石盆各一对。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游人众多,香火极盛。
龙首洲 龙首洲,又名龙宫渡头。坐落在长江南岸星子县境内的鄱阳湖西岸,距星子县城15公里处的龙宫镇上。此处由于山势逶迤似龙,且临江横断,形成天然渡口而得名。站在江心的洲渚上,东望是茫茫鄱湖水,北面是巍巍庐山,南眺则是锦绣江南乡。这里群山环抱,竹木葱茏,四季青翠,风景十分秀丽。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渡头临大江,山势龙蟠,又临湓水入江湖之处,故名龙宫渡头也。”唐代诗人王湾在游览此地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谪任九江郡守时,常到此游玩,他也在洲上建造过别墅。元代著名画家吴师道也曾在此隐居过,并留下了不少诗词墨迹流传至今。如今,人们仍可以在洲上的寺观里找到他们的遗踪。
铁佛寺 铁佛寺原名灵应禅林,俗称铁佛寺或灵山寺,位于江西瑞昌县东北1公里的西山冲,距九江市30公里,系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之一,也是庐山四大丛林之一。该寺创始不详。元大德十年 (1306)重修,至大元年(1308)建为万寿宫,延祐五年(1318)更名灵应禅林;至正十六年(1356),寺毁于兵燹;明洪武十年 (1377)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6)住持僧广印、本净募缘再修;弘治四年 (1491)重建藏经阁,改称铁佛寺。清代曾多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物,占地百余亩,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玉佛楼、钟楼、东西廊、禅堂、斋堂、方丈室组成。寺院内外古树参天,环境清幽,香烟缭绕,磬声不绝。
黄龙潭 黄龙潭又称乌龙潭,位于庐山石门涧北侧,地处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位,北倚五老峰,南侧接秀峰风景区,东南临庐山植物园。相传唐代李玄志在龙首、龙腰两峰之间的石洞内修道炼丹,功成之后,丹成而龙来,遂将洞名改为黄龙潭。龙潭之水源于石门涧,自北而南注入白鹿洞下的香炉湖。整个潭池方圆十余亩,水面17亩,水深2至 3米,四周山林茂密,怪石嶙峋。沿石级可攀至潭畔,仰看潭边峭壁上有历代名家题刻多处,俯察水中奇石多姿多彩,有的象鱼鳖,有的似禽兽,惟妙惟肖;潭中常有白龙露出水面,翻腾起舞,蔚为壮观。
秀峰 秀峰又称“香炉峰”“双剑峰”,位于庐山东南隅,距牯岭西南约2公里处,为庐山十大景区之一,历来为游览胜地。传说唐代李白曾在此结庐隐居,终日吟诗弄月,故后人称其结庐处为“李太白读书台”;又因唐玄宗李隆基曾赐秀峰香炉一物,故称秀峰。秀峰原为一孤峰,后因南北两侧山脊隆起,形成双峰对峙之势,所以又有双剑峰之称。该峰海拔472米,周围面积约3平方公里。自南向北纵切庐山山脊,将庐山的山势劈成两段。秀峰峰顶有一平台,平展广阔,可供游憩。登上峰顶远眺,赣皖大地尽收眼底:北瞰长江,南眺鄱阳湖如镶嵌湖中的碧玉,更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