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字几笔五行?
1、蝉,繁体字是蟬。拼音chán 。部首虫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3画,五笔JTFJ,仓颉LIQLM,郑码IYXK,四角50106,结构左右,电码9388,区位4290,统一码76F6,笔顺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丨一ノ一フ丶。
2、基本字义
a.昆虫的一科,食蚊蛾等昆虫,常见于树上或草间;亦称“知了(知了拼音zhī niǎo)”、“蝉蜕”。如:蝉翼(即蝉翅)、蝉噪;蝉鸣、金蝉脱壳;b.古代一种戴在头上遮面的装饰品,男女均可佩戴。
《说文解字》:“蝉,蝉也。象蝉形,腹黄,有甲刺,持尾足者。” 段玉裁注:“《夏小正》云‘五月螳螂生’。又云‘始鸣而雌雄不辨’。《本草》曰此物青黄色,伏叶中,至六月末阴则出叶前,一声叫,二声对,三声答。其声清婉,乃为雄。若一声,则是雌矣。人取经秋老者剖之,中有一物,色白,大如指甲圆似珠,谓之蝉蜕’。然则古书所谓蝉者皆谓此物也。”
《康熙字典》:“【辛酉·寅集上】【蟲字部】蝉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說文]蜩也。从蟲咸聲。《詩》作䚃。俗作蠅,非。又《廣韻》七廉切《集韻》《正韻》千廉切,音箝。義同。又《唐韻》楚銜切《集韻》《韻會》《正韻》尺銜切,音蟾。《說文》知了也。《爾雅‧釋蟲》蜩鶿蟪蛄。又蚱蟬也。《韓愈·送桂州張參侍御使回詩》山鼠嚼松響風雨,鳴蟬斷斷時聞處。又蜩螗齏螗。見螗字註。
《說文解字》:“〔讀若緘〕知了也。蜀謂為螗蜩。從蟲咸聲。或从蜩。” 段玉裁注:“今俗別作蠽、蚻、嘒,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