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五行属于什么?
这个“珈”字,最早见于《论语•颜渊》 原文为:“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牛,吾爱其礼。’对曰:‘礼后于牲。’曰:‘然则盍去之?’对曰:’君子力如牛,未闻以人乘牛者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吾欲之,虽嗜猪,岂若夫牛羊之易致也?’” 这个“祀居”的“祀”指的就是“告朔”。“告朔”就是周天子每年农历十二月派遣使者告知诸侯正月朔日(即每年的第一天)的意思。从正月到腊月,每月初一都有祭祀,称为“朔祭”。
正月朔日最重要,必须亲拜,称“元朔”。周天子派人来通知,其实就是告诉诸侯:我到了,你要准备接驾了。如果月朔这天有事不能亲自来参加祭典,要派代表去行祭祀礼,这叫“代朔”。 月朔、元朔都要有相应的供品,《礼记•檀弓下》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谓之中堂。”孔颖达疏云:“今时人家置中堂,以供祖宗之所,盖古之遗制也。” 到了唐朝,王珪编撰的《唐五礼》中记载了“正朔”和“月朔”(参见《唐六典•职方考》),将每个月的第一天的祭祀称为“月朔”,每年第一天的祭祀称为“正朔”,二者合称“正朔弦歌”。
宋明以后,“正朔”一词多指向皇帝登基改元的公历1月1日。清乾隆帝曾作诗《辛巳元旦》(辛巳即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云:“正朔初临吉日佳,万象昭苏气象华。” 孔子所说的 “正朔”指的是夏历每月的第一天,也就是今天的初一。又因为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农历月,所以正月朔日又称“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