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五行属性是什么?

邢华邢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云“水也”,指小流水,与涧相通。 《尔雅·释水》云“水自上流者也。”“注”引孙炎曰“石间水流焉。”郭璞注“今水名。北山有径。中多石,水流其间也。”可见径的本义是山中流淌的小流水,或者叫泉。从水,表示与水分离,中间有一横,说明水流在中间,没有汇入大水体。

后来,“径”用为地名通假字,就衍化出另外的几层意思来。周代有赤径、谷径,都是地名;汉朝有东海径县;晋代有临池径,也是池水的意思。 这些地名的出现,表明了山的河流到了平地,形成小溪,再汇集到更大的湖泊,这时的溪边或湖边往往长满了树木,所以又有“树丛中的小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径”最常用的一种含义。现在广东话中还保存着这个意思,叫做“迳”(jìn)。

东汉学者刘熙在《释名·释道路》中对此解释得最为详细: “径,景丁切,音劲。谓道之直者。山上有道而通者为径。其通者也。 水旁侧出者为渠。《诗》所谓‘渠涯’者也。[注]言其下流之远而不穷也。 山中有道,隆高而起者亦谓之径。[注]其形何如?谓直曲之尽,径也。 [疏] 经,径也。径,必由道而行故曰经。 迳,山中小路也。从径,从山。山,水崖也。[疏]迳,音劲。山中之径,惟有小路可通,非大道可以驰骋。”

班世贸班世贸优质答主

从字面理解,“径”的造字是沿“行”的意思。《说文》解释为:一横一竖叫「直」;两边有交叉的叫 。 从字源上看,径的字根“巠”字形与“水”形相似,且本义与水有关——即江河的纹理。 又因为江河的纹理由无数细流汇成,所以衍化出道路之意。进而引申到人的身体经络,最终才有了路径、途径等含义。而其表意偏旁演变规律至今仍影响着汉字书写和读音。 最后,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径”属金,它的偏旁部首就是“巠”(现在简化为“经”),这个字的本意是指江河之水流,在河流中打转的意思。这是古人观测到的自然现象之一,也是“道生万物”的形象表达方式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