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五行属性是什么?
《说文》云“水也”,指小流水,与涧相通。 《尔雅·释水》云“水自上流者也。”“注”引孙炎曰“石间水流焉。”郭璞注“今水名。北山有径。中多石,水流其间也。”可见径的本义是山中流淌的小流水,或者叫泉。从水,表示与水分离,中间有一横,说明水流在中间,没有汇入大水体。
后来,“径”用为地名通假字,就衍化出另外的几层意思来。周代有赤径、谷径,都是地名;汉朝有东海径县;晋代有临池径,也是池水的意思。 这些地名的出现,表明了山的河流到了平地,形成小溪,再汇集到更大的湖泊,这时的溪边或湖边往往长满了树木,所以又有“树丛中的小路”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径”最常用的一种含义。现在广东话中还保存着这个意思,叫做“迳”(jìn)。
东汉学者刘熙在《释名·释道路》中对此解释得最为详细: “径,景丁切,音劲。谓道之直者。山上有道而通者为径。其通者也。 水旁侧出者为渠。《诗》所谓‘渠涯’者也。[注]言其下流之远而不穷也。 山中有道,隆高而起者亦谓之径。[注]其形何如?谓直曲之尽,径也。 [疏] 经,径也。径,必由道而行故曰经。 迳,山中小路也。从径,从山。山,水崖也。[疏]迳,音劲。山中之径,惟有小路可通,非大道可以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