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五行中属什么?
八字是干支历,以节气为划分,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月令,每个节气15天,每月30天(农历)。 立春以后,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这个时候草木发芽、生长迅速的就是木。立夏之后,气温升高,阳气充足,这时候生长的就是火;立秋之前,天气由凉转寒,植物开始结果,这就是金;立冬之日,寒气逼人,万物蛰伏,水就该有了吧……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有两个时间点特别重要:惊蛰和霜降。 为什么?
因为这两个点,分别代表着阴阳二气的交接之时,此时天地间的气场变化明显,对生物的影响最大。我们看冬天的时候,动物都不见了,是因为它们都隐藏起来,准备春天来了再开始活动;再看春天的时候,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生长了,这正是因为阳气的生发。 所以,当节气到了惊蛰,也就是阴阳之气转换的时刻,阳气开始生发,此时生物都感觉到外界的变化,开始苏醒过来。而在霜降节气时候,阴气最重,阳气开始收藏,所有生物的气机都开始内收。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做一个区分的话,那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也就是说,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正是阴极之时,而夏至一阴生,正是阳极之时。 如果这样分类的话,整个农历月份都可以分成两半,一半属阴,一半属阳。上半年属阳的时间多,自然属阴的时间就少了;下半年属阴的时间多,则属阳的时间就少。
当然,一个月令的时间不能完全体现阴阳的作用,但是如果把一年12个月分开来,每个月里面都用一天时间属阴,第二天属阳,那么,全年刚好可以分成365天,一天阴阳,一年就是两个循环,530天左右,正好是一周期。
这样的分法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相当于把一年的365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阳的,一部分是阴的。如此,每一个月里面,都有十天阳,十天阴;每一天里面,都分早阴晚阳。如此细微到每一天每一时辰每一刻的阴阳变化,对于人体的影响自然是巨大的。 这是从阴阳角度分的五个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