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五行属什么?
根据地图形状,安徽居中,为中央之土。又因在黄淮海平原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西缘,故属中央至西南方向的土。 但在古代,“五方”的概念并不是现代地理学中的“方向”的概念;而且除了“五方”之外,还有“八方”“四维”等等说法。 这些概念,都是古人把天地万物都归类到八个方位当中去,因此是一个大于正南正北的正方向概念。所以,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归属。
古书中的“东方”并不一定就是现在意义上的“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如《论语》里的“道东”就不是指的东方。
《礼记·檀弓下》里有“君在东宫”,解释说是太子居住的宫殿,在东边,因此称“东宫”。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所以古代的“东方”实际上相当于现代地理学的“东南部”。 《周礼》里记载了八位星官,分别对应着八个方位,其中第四星官叫做“析木”,这个字通“燮”,发音xiè。
“东南曰析木,日中王良,无何有风。”——《周礼·春官宗伯·大卜》 “析木”在今天的哪个位置呢?按照郑玄注,是在今日山东曲阜附近,正好是春秋鲁国都城的位置。 (注意:这里说的“日中”不是中午的意思,而是说“位于中天,好像太阳正中”。) 这也就决定了古代的“东方”在今天的山东省。
而汉代的经学家为了附会《周礼》,又给每个方位配上了颜色和数字,于是,“东方”的颜色就成了青色——跟春天对应的色彩一样。 当然,到了唐代,人们不再那么刻板地维护着先秦的古老规矩,有了“东宫春青”的说法,这实际上是把唐代长安城东面的门——“春明门”借用了过来,因为“春明”的谐音就是“春青”!“东宫春青”也就变成了“东方”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