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在五行属于什么?
“五行的‘行’字,古文字结构是‘干’和‘人’两个字组成的。后来,为了简化字体,便把两个‘人’字中间的笔画省去不写,就成了现在的‘行’字了。所以,从字的起源上看,‘行’字就是由‘人’字组成的。”——摘编自袁柯《古史辨》第一册
所谓“木的五行”中的“木”,就是指人类社会里“仁”“德”“孝”等道德伦理观念;而“火、土、金、水”四行者,则对应着“贪”“嗔”“痴”“怒”四种情绪或心理倾向——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的五种基本情感或心态。
“五行”实际上是指“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礼,长幼有序)及“五志”(喜怒忧思恐)。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善恶之分,因而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自然就有了“阴阳”和“五行”的观念,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标准。而这种观念的形成,正是来自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认知。
木,为生长,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如春季气候转暖,于是万物生机萌发,茂盛生长。故以条畅生发引申为调达舒畅,如肝气调达;又如枝干能生发新芽、新叶,条之则直,故引申为条直,如“以柳叶比肝,取其条达之性”(《本草纲目》)。
根据木的特性,可做如下引申:
1、有疏通条达之功者为木。如肝功能调畅气机,使人通调自如,则为胆附于肝而通身之经脉,皆有疏通气血之功,可为奇经三脉皆能调节血气,故亦可归属于木。
2、有升发生机者为木。如肝主藏血,血液源于脾胃所生化的水谷精微,人体全身血液皆肝所摄纳管理,肝的功能正常,则血液不断地化生出来,犹如树木不断地生发枝叶,故凡具蓬勃向上的生机之物也属于木。
3、成条索之体者为木。如人体经络纵横交错,分部周身;胆道、胃脘是管腔组织有形而条达;肾之直、任、督三脉纵横躯干,皆成条索之体,故按其类象属性也可归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