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认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器官的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这些具体的事物来找出其共性的规律,进而归纳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气”,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不是单指空气中的气体,也不是某种物质,而是通过肺吸入的自然界中存在的极其细微的极微小粒子,这种粒子既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又是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气既属阳又属风,而且,因为它是无形的,故曰“无形者,阴阳之和也(《韵会》)”。
既然气是无形的,那么对它的描述就只能是通过有形的载体来进行。在中医古籍中,气有很多的名字,比如“卫气”“营气”“清气”“风气”“阴气”等等,这些气的名称的不同,其实只是描述的气的内容稍有区别而已,都指的是同一类东西,即古人所说的“气化”现象或“气机”运转。 那么这些气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认为,它们是弥漫于全身的流动性液体(液),是存在于经络系统中的流动介质(流);而易经认为它们是在经络中不断上下左右运动着的阴阳二气的相对集合体。
既然气和阴阳都是运动的,那么就必然存在着从阴到阳或者从阳到阴的变化过程,也就是所谓“升降出入”,人们常说“气机升降”或者说“气机出入”。 那么,什么是气机的升降呢?古人认为,清阳之气(阳气中有营养精液的成份)上升至头面,使头脑清醒,双眼明亮,鼻孔出气,皮肤腠理开放汗出,这就是阳气升发,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新陈代谢的作用。反之,如阳气不能上升,则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汗等症状。清浊之气下降入肾,推陈出新,化为精气,以滋养濡润各组织器官,也就是古人说的“化生血脉”的过程。
总之,对于古人所说的“升降出入”,我们应该理解成为自然界界万物生长变化及人体生理功能的概括,而不能用简单的机械运动方式来理解。否则就会像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说:“此升降出入四大字,诚为中医特有之原理,亦即为中医独有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