妤五行石什么意思?

于靖力于靖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妤”字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史记·孝武本纪》:“上乃召方士候仙真人言能致侯仙以饭牛。上作候台,置空凤、甘泉,而候仙不致;有方士献符,上之,其方不验;然则众符竟不能致矣。……上求神仙之意甚切,于是左冯翊真定人王真君说上曰:‘此所谓求而不至者,盖缘凡人事多端,而鬼神鉴察,惟其所欲,甚烦劳神。愿上自今日始,去事绝,日数尽,而事不得者,乃是神仙已来,假托于人,而行化于世间耳。’上曰:‘何谓去事绝日数尽而事得乎?’真君曰:‘法当斋戒焚香,净室以待。日日数足,不可间断。如此,则神灵嘉悦,有所冀望。’于是天子日数尽,而事不得。”

司马迁在这里说的是汉武帝追求神仙,请了不少方士,其中就有著名的李少君,但是此人并没有给汉武帝带来真正的仙人,而是用了一种欺骗手段,让汉武帝相信他是仙人,其实这只不过是李少君用方术伪装成仙人的样子而已。 后来汉武帝问计于大臣,有人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用祭祀的方式请求神仙降临,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于是就有了《史记·封禅书》中的这段记载:“天子既伐大宛,戮其王,更立衍王。天子独若留焉,曰:‘吾尚欲南游。’群臣谏,不听。遂起兵还长安。……东巡海上、礼祀方丘。” 从这一篇中记载的“方丘”来看,汉朝的方士似乎很擅长制造地形地貌,他们能够建造出类似泰山的山丘,然后在上面制造出一种类似于西岳华山般的险峻。当然这也许只是东汉时期的泰山方士们的能力,并不能代表西汉时期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看“妤”字的另外一个出处,即《后汉书·桓帝纪下》:“延熹元年正月…甲寅,帝谒高平陵,祠先帝。是日,大风拔树,飞沙走石。”这里所说的“高陵”指的是汉文帝所在的陵墓——霸陵县。

根据这一段的描述,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风沙扬起,并没有提到其他的天象。但是《后汉书·桓帝纪上》中有这样一句描述:“丁卯,帝谒母太皇太后邓氏茔。”邓太后所住的太皇太后家就在霸陵县附近,所以这句话里的“母太皇太后邓氏茔”其实指的就是霸陵。那么这段话就与前面那句话构成了互相补充的关系,在文章中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正月一日,皇帝前往霸陵祭祀先帝(汉文帝)。这一天刮起了大风,天气格外寒冷。

怀书瑶怀书瑶优质答主

五行石是依照中华五德思想研制的中国风水石,由金、木、水、火、土五块奇石构成。五块奇石具有不同的颜色、形状、质纹和神韵,分别表现五德的特征:水石质清通透,呈黛青、深蓝、湖绿、幽紫等冷色调:火石造型凸兀峻厉,有朱砂、玫瑰红等暖色调:木石形状圆润,色泽以黄绿为主,流纹流畅:金石方正挺拔,色白明亮,具有金属般质感,土石浑厚沉毅,多为棕褐等暖色或复色、间色。五行石一气呵成,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整体布局有平和秀逸之韵。

“五德”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为“三立”即“三不朽”。古人追求“立德”,并把“五德”列为德行之首。《史记·方士列传》中有五帝各“有圣德”。

金德,其政明晏:木德,其政平:水德,其政谋:火德,其政明:土德,其政敦。

《尚书·洪范》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徳,五曰考终命”。可见“五德”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追求的高尚品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