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风险措施有哪些?
那褚最佳答案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企业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二是科学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做好财产保管、记录、核算、复核、检查等工作,确保业务合法合规性;四是加强会计事项的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管力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2、强化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其目的就在于识别各类风险及其原因,判断其影响程度及可能发生的概率,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3、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更高。企业应当如实披露所有对投资者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做到准确可靠、结构清晰、格式规范、表述明确,防止因为信息不准确或存在重大遗漏导致的风险发生。
4、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管控 当前,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这些制度往往无法得到充分执行。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高效地执行各项内控措施,实时监控经营活动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认为公司业务不够繁忙无需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认为内部审计没有外部审计权威或由于受制于人而无法进行独立审计。因此,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相关审计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有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独立性、权威性,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发挥。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审计人员,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之提高审计能力,发挥审计在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防范和预警作用。内部审计应当涉及授权、签发、记录、资产保管、会计、稽核与经营等各环节,并对每项控制深入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应当在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审计分析的基础上,设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突出重点,符合企业经营特点;指标体系既要揭示企业内部因素又要揭示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企业还应注重定性指标的分析并综合考察,这样才能全面揭示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定量指标,还应当包括定性指标。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投资活动指标、筹资活动指标、管理指标、人力资源指标、行业景气指标、资本市场指标以及产业政策指标等指标。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灵敏性、灵活性和可比性的原则。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财务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无法回避的问题。财务风险是随着经济活动产生的,其产生、存续和消亡与经济活动是同时开始,同时终止的。因此说,财务风险是与企业共存亡的。企业从发生、发展、到壮大、消亡的过程,都会伴随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壮大和消亡。所以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是同时发生的,是企业存亡的必然伴随着的现象。财务风险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决定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也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因此,企业应当强化财务风险的意识,让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业务人员掌握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培养他们加强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四、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处在内部控制的约束之中,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授权批准制度、预算制度和内部报告制度并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业务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严格财务开支手续和审批制度。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