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是自己?
子鼠,因为子是时辰的第一位,而老鼠是时辰的动物。而且子时是一夜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而老鼠是吃素的,所以阴气重的子时,对老鼠的影响不大,但是阳气正盛的人就在子时不要和老鼠独处哦! 丑牛,“牛”与“扭”谐音,当人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常常说“让我来帮你扭(牛的音)住他”。另外,在农历的腊月里,“牛”字都不见,只有“腊”。为什么呢?古人把“亥子丑”这三个地支所在的月份称作腊月,这是因为冬季万物凋零,土地冻结,连鱼都蛰伏不起的缘故,自然不会有牛这种“莽撞”“逆反”的生物了。也就是说,只有在“亥月”、“子水”的“丑月”才有可能有“牛”。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相逢早,暮暮与朝朝。”——这就是“子丑相合”。 寅虎,“寅”字由“广”“木”“田”组成,也就是大地的形状,像梯田一样。《尔雅》中就有关于“寅”的解释:“山梁也。……行止其上,如山陵之险,故以‘寅’名之。”可见,老虎是生活在山上的野兽。 卯兔,“卯”字的字形就是竖向的两个“辛”字。在古代,“乙”是“曲”的意思,“卯”字就是把两个弯曲的“乙”放在“广”中间。《说文》中有解释:“卯,冒也。二卯者,谓二日也。”意思就是早晨阳光刚开始升起,像两扇门一样被照亮,因此叫卯时。
辰龙,“辰”字在古时写作“震”,《说文解字·辰部》中记载:“辰,雷也。”就是表示雷电之意。“辰”也指代日月星辰等一切发光的天体。而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巳蛇,“巳”是指“巽”卦,《周易》中说“巽为木”,又因“巳”中有“阴爻”,所以草木茂盛,正是春风吹又生的样子。蛇喜欢阴冷的地方,又惧怕阳光,所以一般在中午的时候都会寻找荫凉之处。
午马,“午”即“戊”或“己”,代表阳土。《说文》中有记载:“午,阴阳交,雨泽下,万物出于此时也。一曰午,句(勾)陈之星。”(注:句陈之星属于室宿,也叫天宗)另外,“午”也是十二时辰之一。 未羊,《诗经·采薇》中有记载:“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其中的“四月”其实指的就是未月,即农历六月。《礼记·月令》中也提到:“孟夏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这里的“孟夏”和“孟冬”指的就是每月的开始几天,也就是“卯月”和“戌月”。从“卯月”开始,月亮一天天的变圆,直到“酉月”达到最大。而后又是一天天减亏,到“卯月”完全缺损。如此循环往复。未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此时阴气渐盛,草木丰茂。
申猴,“申”字由“示”“身”组成,象征神祗居住的地方。而“示”字旁表示与神有关的意思。《尚书·舜典》中有记录:“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中的“八音”就指的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类发声之物。而这八类的第一个字都是“示”字边,所以“申”字也就有了声音的意思。又因“猴”是“候”的本字,而“侯”有“等待”的意思,所谓“候”就是“等候”。如果让猴子去“等候”,岂不是要“大声呐喊”吗?所以“申”又引申出“大声的”“隆重的”“显示出”“显示出来”等意思。
酉鸡,“西”字中的“酉”字就是“鸡”字。《辞源》中说到“酉”的字形演变过程是这样的:“酉”字的本义就是“鸡”。古代祭祀用猪和羊等牲畜,而祭祀后所吃的菜肴称为“醢”,用酒糟喂得的鸟叫做“酉”,现在统称“咸菜”。 戌狗,“戌”即是“灭”的意思。《说文》中有记载:“戌,灭也,灭意既尽也。”狗是忠诚的象征,俗话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里的“狗”就是指人。另外,民间传说狗能“看家”,实际上就是在守卫家园,不让坏人侵入,所以“戌”也有“守”的意思。
亥猪,“亥”即是“核”的意思。《集韵·麦韵》中有记载:“亥,核也。”又因“亥”位于十二生肖的末尾,于是又有“终结”“结束”的意思。而“猪”自古就被视为六畜之一,而且是“家养”的六畜。至于野猪在“亥月”反而少见了。《礼记·月令》中记载:“(仲秋)毋杀赤子。”郑玄注释道:“赤子,猪也。未冠者,养者之戒也。”“亥”同时还有“婴幼儿”“儿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