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股份是怎么回事?
“搭股”是股票市场上常见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个股股价在某个时间段突然大增,引起投资者的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政策上的原因、经济上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的因素等等。 对于“搭股”现象需要区分看待,一些“搭股”确实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政策的导向;另外一部分却是因为炒作引发的,对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对于前者应该理性对待,毕竟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后者则应该回避为好,因为这类股票的暴涨往往是没有基础的,风险极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由于政策导向而引起的“搭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石油液化气经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为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秩序,国家实行石油液化气出口配额制度和价格指导制度。”受此消息的影响,当时处于严重超跌状态的石油类股纷纷大涨,其中中国石油涨停,中国石化涨8%。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桶油继续着慢牛的长线走势。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钢铁行业的国资改革概念。2014年5月份开始,受国企改革概念的推动,整个钢铁行业出现了一波快速的上涨,很多个股都创造了近几年的历史新高。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由于炒作而引起“搭股”的现象。这种情形下的“搭股”通常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是对信息或者题材的短期反应。以2013年上半年的创业板为例,当时网络借贷概念深受追捧,有不少公司借助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股价翻了几倍,但是由于这些公司在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业绩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最终很多个股从高点下跌了70%以上。除了互联网金融概念之外,当时还有稀土概念、航天概念等,也都出现过因炒作而导致“搭股”的现象。
面对形形色色的“搭股”现象,投资者需要有辩证的心态来应对。对于由于政策导向形成的“搭股”,投资者应该持理性的态度看待,不可盲目跟风;而对于由于炒作而产生的“搭股”,投资者应该果断离场,切不可存有侥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