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能立碑吗?
我来个颠覆性的答案,供您参考。 《礼记·檀弓下》有记载“有虞氏瓦棺而葬”(用陶器棺材),“夏后氏以漆葬”(用涂了漆的木头棺材),“殷人棺椁而复坟”(把棺材埋起来),“周人棺椁而无坟”(仍然把棺材埋起来)。可见在周朝之前,中国人是不用墓地、墓碑这些玩意儿的。
周代开始,天子、诸侯、大夫的墓地建有封土堆(也就是土包),士族则建石碑,至于贫民就随便找个地方挖坑埋葬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帝制国家之后,确定了皇帝陵园的封土形状—方城(有城墙的那部分叫陵),并且规定天子陵园四面各长一百零八步,高五丈;诸侯陵园四面各长一里。当然,这都建立在生前厚葬的基础上。 汉朝实行的是祖茔制度,就是把祖先的遗体和墓穴集中在一起安葬,就像今天的公墓一样,而且规定相邻的墓穴不能超过三百步的距离。
从汉代开始,入仕做官成为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社会上对于死者的道德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由春秋战国以来的孝文化转为以丧礼的隆重程度来衡量孝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世族崛起,丧葬又回归贵族阶级专属。在这一特殊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生存环境极度恶化,因此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场都普遍以简朴的丧礼为荣。
唐朝继承汉制,强调孝的文化。这一时期因为佛教在中国盛行,所以火葬逐渐流行起来,但火葬只是将遗体火化之后将骨灰装入罐子埋葬而已,并非像今天这样直接将尸体放入骨灰盒中。且唐承汉魏六朝之风流,即便是在普通百姓家中,丧葬也颇为考究。
宋朝之后儒学复兴,官方又重新提倡慎终追远的孝文化。同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加剧,富人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举办极为奢华的丧葬仪式,以彰显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于是乎随葬品越攒越多,棺材越是讲究,墓穴越是豪华。
元明清时代基本延续了前朝的丧葬习俗。到了近代,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丧葬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前那些铺张奢华的丧葬方式渐渐被视为浪费钱财、劳民伤财的物质主义表现而被唾弃,转而追求简约、人性化的丧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