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集资合法吗?
不合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是现实当中普遍存在。 《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国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除财政拨款以外,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有偿服务或者变相收费方式取得办学收入。” 同时,《民办教育促进法》也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后,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改善办学条件。” 虽然法律规定如此,但现实中很多高校(民办高校居多)都以各种名义收取学费之外的费用,比如基础建设费、科研启动金、住宿费(二至四人间)、教材建设费、实习实践费、计算机等级考试费等名目,这些费用大多没有进入预算,直接导致资金流入个人腰包。
对于高校内部人员来说,由于缺乏监管,这些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几乎没有任何制约手段,因此可以想象出现腐败现象和资源浪费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费用的收取既不透明,也没有合理的标准,往往因校而异甚至因班(院)而异,如果涉及金额较大,还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8年5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民办大学收费问题的答复》,明确规定:
问:近年来,一些民办大学的收费越来越高,有的比公办学校还高,这样合法吗?有没有具体的标准?
答:合法的。我国实行的是分类定价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章程规定,应依法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民办学校收取学费及代收费的具体办法是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
目前,大多数省份按照当地公办大学的收费标准对民办院校进行定位,部分省份按照公办院校的90%左右的标准对民办院校进行收费。除了学费外,民办学校还收取一定的住宿等费用。 除了收费问题,还有一些人反映,一些民办院校在招生宣传时鼓吹的就业保障也很让人动心。
对此,教育部在回复中表示,教育部历来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工作,建立了全国就业率监测系统,定期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数,指导高等学校科学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严格审核用人单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