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什么功效?
清热解毒
内服外用皆可,无论热毒疮疖、火疡肿痛,还是扭伤、烧伤、蛇虫咬伤,内热烦渴、咳血衄血、血痢等皆可用。《日华子本草》言其:“除风热,治中风,四肢麻痹,通五脏,下五淋,小便不通,消痰,开胃,止烦闷,唾血、吐血,及失音不语,小儿惊痫,妇人赤白带下。”《本草纲目》亦云:“解利百药毒、野蚕沙毒。”
泻火除烦
内服为主。常用于治疗热病神昏、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等。《本草纲目》记:“泻三焦火,清胃止渴,补中益气,渗虚肿,散皮肌血热,治血痢。”
清热利湿
内服为主,外用亦可,“内病外治”是其一大特点。湿热之邪,可内伤脏腑、外损筋骨,无论何种情形皆可用,常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浊、遗精、尿血等。
凉血止血
内服为主。血热妄行、吐衄咳血、尿血血痢、便血崩漏等,非此莫属。
消肿止痛
内服外用皆可。多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闪腰岔气等。《日华子本草》言其:“能泻胆热、止痛。”《本草纲目》云:“止胃脘痛。”《滇南本草》亦言:“活血散气、消肿、止小儿惊风,散跌打损伤、痈疽发背坚硬肿疼、敷诸疮及蛇虫蜈蚣咬伤肿疼。”
此外,栀子用法亦有巧思,临床中,内服生品寒性较强,常用于热病、火毒所致各种血证等;酒炙能行散上行,常用于胸胁胃脘之火热所致的疼痛、失眠等;炒炭其性稍缓,多用于血热吐衄等;配以姜汁制或蜜炙则其性缓和,多用于血热夹有阴伤者等。而外用生品有清热消肿散结止痛之力,将栀子同生姜研成糊状外敷患处,可治疗“乳腺炎”等。
栀子虽多用于内热偏盛之证,但对于表证未解亦有高招,以栀子配伍麻黄,虽一为辛温发散之品,一为苦寒清热之味,但两者配伍却可启闭发汗而散里伏热,对“汗不得出”、“汗后不解”等在临床上可大显身手,但表正不固、表虚自汗、外感风寒无里热者则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