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行是什么颜色?

赵志芳赵志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礼记·檀弓下》中有这样的记载:“春秋重葬,始死者以其殡深墓中而拜之。” 意思是说,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刚死的人是很尊重的,把停尸床放进墓道之中举行吊唁仪式;而到了战国后期,由于社会风气变得越加浮夸,人们对刚死去的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丧礼开始繁复起来。

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魏世家》中记载:“魏昭王时,如魏武侯卒。公叔痤为相,公孙渊少君事。” 这里的“公叔痤为相”中的“为相”二字,就明确点出了当时有“相”这个官职的存在。而且从“为相”到“相”,字面的变化也暗示着从东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古代的“宰相”其实是一个官职。 从东汉中期开始的历代正史中都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当记录皇帝的祭祀活动之时,皇帝临朝称“汉天子万姓臣……”时,臣子们的礼仪位置是有一个先后的顺序的:三公九卿在前,文武百官在后。这实际上就间接证明了在中古代“三公九卿”确实是作为朝廷的最高执政机构的存在。

那么既然三公九卿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存在,并且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为何还要强行给东汉时期开始设立的尚书台披上“东汉之初,虽置尚书,而权轻。自曹髦以来,始用三公分掌选部,而权始去矣。”(《晋书・百官志上》)这样一件“外衣”呢? 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东汉末年的士族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三公这个官职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更是代表了相应士族的门面与尊严。身为三公之一的司空,能够与身为天子之师的太尉平起平坐就是因为他们身后有着整个士族集团的支持。所以为了维持整个士族体系内部的平衡,保持各个士族门面上的体面,哪怕只是体现在官职上的体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虽然三公的权力受到了很多限制,但是其荣誉的地位却没有人敢轻易挑战。

至于为什么选择尚书的二千石作为补充,这是因为尚书的工作性质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刚上任的年轻郎官很难胜任,而且掌握一定的资历后,尚书的二千石官位也远比四百石的职位要体面得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