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几乎没有并购?

云德海云德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中国A股的并购,其实很多啊。 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举几个例子吧—— 2015年3月,美的收购小天鹅,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起并购案例; 2008年起,浙江阳光控股双鹿电池,进入电池行业; 2014年,上海复星集团通过旗下公司投资青岛啤酒; 2015年2月,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了无锡商业大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商厦”)持有的商业大厦97.7%的股权,总价款约16亿元。 2010年至2013年间,腾讯先后认购大众点评、京东、美团-大众点评和优步(中国)共计89亿美元的股票,这四次投资被称为腾讯的“O2O”战略。 2013年1月初,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友利电讯有限公司(UPS)在中国的业务。 这仅仅是近几年的吗?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A股市场就已经诞生了很多的并购案例。 比如,1997年前的“宝延事件”—— 上海宝延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宝延”)作为一家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口。 当时,宝延最大的供应商是香港中华煤气和香港中华电力,两大供应商合计占其采购总额的70%左右。为了维持生产经营,宝延只能向这两家公司赊销煤炭及电力。但到了1992年底,两家的应付账款高达33.76亿港元,已经严重超出了其现金流所能承担的规模。 于是,宝延试图通过上市来融资解决资金难题。然而,这个申请却遭到证监会的拒绝。因为当时的企业上市必须满足实交资本这一条件,而宝延的注册资本仅为1亿元人民币,距离上市的要求相差甚远。

就在此时,深圳中院裁定受理对宝延的重整申请,并经批准由财政部牵头组织对其开展债转股工作,将其转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而所谓的“债转股”,其实就是将原债权人(如银行)对债务人的债权转化为股东对企业的股权投资,从而实现无风险退出。 但这里有个问题: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存在市场化债转股的情况。这次债转股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行为。 经过重整后的宝延,变成了一个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现了上市公司目标。

当然,这个案例也存在着一定的瑕疵。 因为宝延当时不仅资不抵债,甚至已经存在较大的财务造假嫌疑。 据审计师发现,宝延1992年的会计报表存在重大虚假,多记利润38.12亿元,同时,还发现其1991年和1992年上半年有多起偷逃税款的行为。证监会于1993年对该案予以立案侦查,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刑罚。 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宝延合并上市的性质。因为它仍然是中国资本市场首屈一指的并购案例。

乔静文乔静文优质答主

我倒是觉得中国的股市更像一个圈,是资金、资源、信息交流的一个场域而已;因为这里没有上市公司的管理权与决策参与权,只有投资行为和投资选择上的自由和权利。 在这个场上可以互相交换意见,但无法改变上市公司本身的行为(当然不排除个别情况,比如恶意收购)。 但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到了非卖不可的地步的时候,那么它一定会被市场所接受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