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代表五行中什么?
贝贞最佳答案
贤,形声字;从文,贤声。本义是善,美。后作“贤”。 《说文》:“贤,多才也。《论语·先进篇》:“子曰:‘先愚而后贤者乎!’对曰:‘然,先难而后易者,仁也。’”又引《周语上》:“周宣王问太宰闳夭等,曰:‘何以使百姓欢悦?’对曰:‘尊敬君子而好其文学。’宣王曰:‘怎样叫做敬?’对曰:‘聪明睿智、足智多谋,谓之贤。’”
说明古代贤的涵义就是才智过人。这种意思一直流传至今,如称赞一个人有才华,会说他“真是个贤才啊!”但是人们一般不称呼自己为贤,而是在形容自己德才高一时用了一个隐喻,说自己像那块尚未琢成的玉石一样,需要雕琢才能成器。
《论语·子罕》:“子曰:‘玉,德备焉尔。’故君子贵玉而贱石。”这实际上是儒家为自己设计的自我修养路径:内修品德外践于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人既然已经认识到人的德行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为什么还要提倡“德才兼备”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才德的取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行远自迩、跬步千里”的道理吗?
我认为他们是意识到德行与才华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栋梁之才,于是便有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既然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育成博学之士,那就培养他们的德行和才学之一,只要这一方面比别人优秀那就是贤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长处,那我们这个社会不就完美无缺了吗?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气温以濡,其民安轻,其政平以和,其音宫,其臭香,其藏脾,其虫倮,其谷栗,其畜牛,其果李,其数五,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志喜。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仓廪不藏,则门户不闭,营卫外泄,九窍不通,五官消堕。所以任物者,仓廪也。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肉,(月囷)筋将并,九窍、五脏、六腑若相有,形气亦将如是。
东方之域,天地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瓜果,菜疏,不相杂,故其民皆致理而长寿。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轻,火食而劳形,下水气,病挛痹,其治用针石。故多刺,剽射,而民至今皆健。
岐伯曰:西方者,治矩也,其地刚强,食致,肥美,酒酸,从;乐者好淫易更,五音日变,其俗忿诤,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长寿。兹土之肥,肥脂、其民安,怠筋力弱,骨轻,故不能劳苦。其病挛痹,其脉软大。其治宜酸石,故砭石从东方来,针石从西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