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代表五行中什么?
贤,形声字;从文,贤声。本义是善,美。后作“贤”。 《说文》:“贤,多才也。《论语·先进篇》:“子曰:‘先愚而后贤者乎!’对曰:‘然,先难而后易者,仁也。’”又引《周语上》:“周宣王问太宰闳夭等,曰:‘何以使百姓欢悦?’对曰:‘尊敬君子而好其文学。’宣王曰:‘怎样叫做敬?’对曰:‘聪明睿智、足智多谋,谓之贤。’”
说明古代贤的涵义就是才智过人。这种意思一直流传至今,如称赞一个人有才华,会说他“真是个贤才啊!”但是人们一般不称呼自己为贤,而是在形容自己德才高一时用了一个隐喻,说自己像那块尚未琢成的玉石一样,需要雕琢才能成器。
《论语·子罕》:“子曰:‘玉,德备焉尔。’故君子贵玉而贱石。”这实际上是儒家为自己设计的自我修养路径:内修品德外践于行。 那么问题又来了,古人既然已经认识到人的德行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为什么还要提倡“德才兼备”呢?难道他们不知道才德的取得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行远自迩、跬步千里”的道理吗?
我认为他们是意识到德行与才华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栋梁之才,于是便有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既然不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培育成博学之士,那就培养他们的德行和才学之一,只要这一方面比别人优秀那就是贤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长处,那我们这个社会不就完美无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