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为何会暴跌?
中国中车是2015年股灾的活化石,当时大盘跌去一半,它跌去了90%(从74元一路跌至3元附近),之后虽然稍有反弹但一直弱势不止直到今年才有所起色。 当时股市崩盘原因有很多,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情绪弥漫等等。而中国中车在那时暴跌原因有二,一是其被国际媒体广泛质疑财务造假,二是其海外业务的亏损和巨额资金被套。
首先说第一点,国际媒体对中国中车的海外业务一直存在质疑,比如印度项目的铁轨质量问题,埃塞俄比亚项目的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而让这些问题升级的还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称经过调查发现中国中车在非洲几内亚建设的铁路项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造成铁轨频繁脱落,导致火车司机生命危险。
其次说第二点,中国中车的海外业务其实一直不赚钱甚至亏钱,这点很多投资者不了解。因为我国国企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赔钱就怕没订单,所以即使出口业务赔钱了也会继续做下去,这样既能维持国民就业又能保持业绩增长。当然这样的生意模式对于外国客户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因为他们能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产品并且不用担心供货方突然涨价或终止合作。
中国中车2015年股价崩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大量投资者看好央企重组概念,认为中国中车作为一个央企会有其他下属企业注入而迎来价值重估机会,所以在那之前不少投资者的筹码都没了。
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领跑者,无论从轨道交通装备还是城市轨道装备,还是在物流装备等市场里,都有极大的竞争力。并且还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管理规范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和输出商,在世界轨道交通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并且在中国铁路装备市场拥有60%的市场份额,在地铁装备市场具有7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里,也在世界范围内轨道交通市场占有率第一。按理说如此优秀的中国企业,理应在股市里也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是中国中车自2015年合并重组上市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从43元下跌到现在11元附近,下跌幅度达到了75%之多,这是为何呢?
从公司的盈利能力来看,中国中车还是有着不错的赚钱能力的。虽然在收入上受到高铁投资放缓、国内外经济不景气,及电力机车牵引设备销售下降等原因影响,2016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微降,但是净利润仍在稳步提升,高达103.8亿,同比增长15%。可见中国中车的净利润是不断提升的,盈利方面良好。
通常,从股票的财务指标来看,净资产收益率是评判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从中国中车过往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合并前的南北车均保持在20%左右的良好水平上,合并后下降至16%附近,也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
从市盈率指标看,同为轨道交通行业的行业可比公司有晋西车轴、太原重工、中铁二局以及祥和实业等。祥和实业与晋西车轴的市盈率比较高,在50倍附近徘徊,原因是市场对这两家企业的未来业绩增长预期较为强烈,因而给予了较高的估值指标。中铁二局及太原重工的市盈率比较低,在18倍附近附近,原因是2016年业绩增长下滑严重,2016年业绩净利润分别下降87%以及410%。
中国中车的市盈率则在8倍附近,原因是2016年业绩增长比较稳定,同比增长15%。因此,中国中车的市盈率在轨道交通同类企业处于较低水平,可见中国中车的股价并不高。
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如此好的盈利能力,理应在二级市场中给予较高的估值。但是中国中车为何从43元跌到11元附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