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政策都有哪些?
1、资本金的确认与计量 2、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应、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其他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库存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6、利润(净利润) 7、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8、通常还有:独立审计准则,财务报表编制原则,合并财务报表理论与实务,所得税纳税操作实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等等。
其实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就是按着会计准则,编制相关的凭证、账薄、报表;而会计政策的选择则是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符合经营特点及实际状况的会计方法所制定的政策。
比如:对收入的确认,有全部收入入账法和完工百分比法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合适,取决于公司自身情况,例如公司成立的时间长短,业务的复杂程度等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计量,是指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按照规定的计量属性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1. 会计基本假设
2. 会计基础
3.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4. 具体会计原则
5.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只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企业才能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例如,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发生变更,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的,企业应当依此变更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例如,某企业原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成熟,企业决定改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且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将计量模式进行的变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注意,企业因某些特殊情况改变了会计政策,并不一定是该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如果变更能使会计信息的处理结果更加符合客观经济事实,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就不应当视为是滥用会计政策,而应视为会计政策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