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公司值得长期投资?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好和团队内部讨论了这个问题,正好把我们的观点分享给你们。 先声明我们的立场,我们认为不应该从“是否值得长期投资”这样的角度出发去选择标的,而应该从“是否愿意长期持有”的角度出发。当然,结果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逻辑完全不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以苹果在2015年7月8日的股价为例(当时A股还未开始熔断),如果那时你花560元买1手(100股)的苹果股票,到今天(2020/3/9),股价大概是462元,市值是46200元;但如果那时你买了500元的工银沪深300ETF联接基金,到今天,你的资产规模会是63846.83元。两者相差17246.83元,但后者的风险应该说是要远超前者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买500元的工银沪深30股基的人,其持有的时间一般都要比买560元苹果股票的人久得多——假设两人都是一次性买入,一直不动,那买苹果股票的一直都在亏损,而买沪深300ETF的则是浮亏。 但事实上这两者都只有小部分会真正持有这么久,大部分人都会因各种原因卖出。假如此前卖出的人较多,且卖出价接近于买入价,则最终的结局和买入500元的ETF差不多,甚至可能不如后者,因为手续费等交易费用可能会高于工银基金的托管费、管理费等费用。这就是典型的“买入并持有的策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差得不多的。 但我们说这种策略不好吗? 当然不,这也是大多数人能想到的最简单、最原始的“价值投资”策略。但所谓“价值投资的策略”并不局限于这个。
其实,如果你了解了资本市场的本质,就会发现所谓的选股策略其实不重要,毕竟市场是有效的,好的公司股价早晚会反映在其估值上。重要的是,你要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结合对资产的判断,确定合理的预期收益率,然后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实现你的投资目标。也就是说,你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就可以开始行动了,至于具体的策略,你可以慢慢优化,也可以随意改变,甚至不用那么在意。
这好比在体育比赛中,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哪怕目前成绩不够理想,也不用太担心。也许经过努力的训练和比赛的积累,总会达到理想的水平。而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相信我们构建的投资组合,只要坚持按策略执行,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再平衡,最终收益大概率会符合甚至高于我们的预期。相反,如果你今天想买一点白酒,明天想买一点医药,后天又想换个风格换点科技,虽然你可能赚得更多,但你付出的成本也会更高,因为你的资金会在各种风格的资产间四处溜达,白白付出额外的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