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号是什么生肖?
鼠(子) 首先,子是十二生肖之首。 “子”指“子时”,23~1时,即深夜24点。 《晋书·天文志》载,“颛顼初建四时,敬授民时,昼夜分二,晨夕各五,故以夜半记之。”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将自然与人文作了对称的划分;而且以十二地支为纪时符号。 其次,古人将天地万物一一对应到十二地支上去,其中阴阳动物对应子午,阴盛阳微的动物对应寅申,等等。这就是现称的“子鼠、丑牛、寅虎....”的来历。 所以从以上两个层面来讲“子”就是老鼠。
兔(卯) 《礼记·月令》说二月“万物始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其中的万物就包括草木。因此二月也称木月。而农历正月则是土月,所以有“月离于土,故谓辰矣”的说法,也就是说辰是月球正东方的位置。 而兔子在月出之时在月亮的东边缘附近活动,当它出来的时候,月亮已经西斜了,到了黄昏时刻。这样,兔子与月亮就形成了卯酉(月亮)、子(北极星)的方位关系。
龙(辰) 从字形上看,辰字上面的部分像一条被拉伸的蛇,下面像两条腿。其实它的本义是指小蛇。《礼记·月令》中说,二月“虫豸咸处”,郑玄注曰:“小蛇也。”可见辰就是蛇。但古人把不同颜色的蛇归为不同的类群,如青色的小蛇称为小青,红色的小蛇叫小红,而黑色的小蛇则被称为小黑,它们分别对应青蛇、红蛇和黑蛇,这些名字都带有个“小”字,说明这些都是幼年的蛇。 那成年蛇的名字该是什么呢?《尔雅·释鱼》中就有记载:“大蛇谓之龙门。”龙门的龙其实就是巨型的蛇,也就是长大后身体伸直的蛇就叫龙了。而在汉代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则有更详细的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有雄,能明。”这个“能”的意思就是“有能力,有实力”,也就是说当蛇长大了,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它就变成了龙。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形态上的改变——当它还是小龙苗的时候,四肢弯曲、浑身柔软,就像一条幼虫,只有蠕动前进的能力,而当它长大变强之后,才具有飞腾升天的能力。
所以辰字既表达了月份又暗含了时间的变化,是极为合适的记岁时符号。
蛇(巳) 这个很简单,蛇就在卯酉之间来回爬行。
马(午) 这个也没有什么疑问,马在中午时分阳气最盛,而阴气开始滋生,所以午马可以代替太阳运行。
羊(未) “未”字的字形很像羊角,而且也是羊在月圆之时的位置,所以未就是羊。
猴子(申) 这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像一只猴子坐在树枝上。
鸡(酉) 本意为尾。为什么是尾巴呢?这是因为古时人们用“酉”来纪月,而每月的最后一天都在农历月末,这时月光渐弱,如同尾指般细瘦,所以每月最后一天叫做“岁除”,一年最后一天叫做“除夕”,而“终”字则像一头被剪去尾巴的猪。那么“酉”就是鸡的尾巴了。(这里要提到另一个字“酉”,它是由“女”和“酉”组成的,表示的是一个酒坛的形状,因为古代酿酒要用“酉”字作为记号,便于识别。同时因为“酉”也是一个月字,所以“酉”也是记岁时最好的符号之一。)
狗(戌) 古文字中“戌”像犬形,且左半边“戍”表示田边的围墙,也就是守犬的基地。右半边“辛”像尖刀,表示的是武器,整个字的意思就是把锋利的尖刀给狗(犬)看,命令它看好基地,保卫家园。
猪(亥) 这简直是对猪的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