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坎离指什么?

陶宏波陶宏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什么是五行的“坎”、“离” 《河图》与《洛书》分别描绘了: 天地未分,混沌未开,阴阳未判的时候,宇宙的状态是——(如图1) 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中间一横代表太阳月亮、星辰,这一部分就用了八个符号表达了八卦:震、巽、离、坤、兑、乾、艮、坎。 在这个图里,离卦在下面且是最中间的一卦,所以称作“中离”或简称为“离”。 二、古人根据哪些特征选择“离”作为火的象征? 今天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否属于火,主要是靠视觉,即燃烧后是否发光发热的物体都归入火类。但在古代并非如此。

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中说: “日出于东,月出于西,日没于西,月出东北。日尽于西方而还乎东方,月盈于东南而消于西北。”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月亮的运行轨迹是与地球反方向的,即月亮是从西向东运行的。而这个特性在古代被概括成一个词叫作“左旋”。

什么是“右”?什么是“左”?这涉及到古人对时间的认识——他们是以“昼”和“夜”来区分时间(参见我的专栏文章:时间是什么?)。其中,“昼”指的是太阳升起(出)的范围。“夜”则是太阳落下的范围。

从“昼”到“夜”以及从“夜”到“昼”,古人都叫做“迁时”——这里的“时”就是时辰、小时的意思。这种以“昼”“夜”划分“时”的方法又被称为“十二辰”法——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而一天分为上午和下午各12个时辰。

在“十二辰”法中,当太阳由东边升起,从“昼”进入“夜”时,时间就开始计算了——此时正是“子时”,也就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当太阳到达正中天,即在“昼”的最高点,时间是“午时”,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之间。然后太阳逐渐向西边下落,从“昼”进入“夜”,于是时钟开始倒拨,时间也就开始流逝——这是“寅时”,也就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之间。

可见,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只有太阳月亮和星星才可以这样运动。而对于其他任何天体都不适合。 只有在月亮处于“中离”位置,并且太阳位于“中乾”的位置,才能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这时,月亮会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即太阳从东向西运行期间,月亮由朔月至望月这一段。

广州视广州视优质答主

《河图》中的“水火不相射”,指的是水在上火在下; 这里的“上下”不是方位的上下方位,而是阴阳的上下,所以是阴阳中阳阴的位置。

《洛书》中的“水火交泰”,就是讲这个阴阳位置在中间了。 “土在中”也是同理,讲的是土居中央的意思。 但这里的土并不是特指某个颜色或者形状的土(说形状可能更好理解),因为“土居中央”是一个描述的词语而不是一个定义的术语。 这个词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处于中心地位。 如果把上面两个词都解释一下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河图》:上边的水和下边的火相遇而产生了变化,即水火交融或水火相济。 《洛书》:中和之土与上下之水火相互感应产生作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