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中国的短板吗?
沃帅最佳答案
首先,中国确实是个贫油国,但并非无油可用。 中国陆地上有四大中生代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分别是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和鄂尔多斯,这四大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层,被称为“聚煤盆地”。其中最大的两个盆地下沉时期处于中生代晚期,距今约6500万年—1.4亿年,地质学上划分这个时期为早白垩世。
这个时期的岩石圈地幔结构与现今不同,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地球的板块运动也不像现在这样稳定,这一阶段全球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板块碰撞事件。 这种复杂的构造环境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根据已发现的油田推测,我国早白垩世海域沉积了约1000多米厚的中基性火山岩层,这些火山喷发的岩浆几乎包含了地球上所有元素和化学矿物的类型。随后在距今约1.29亿年至7800万年间,这片海域又经历了一次地壳大幅度下降,海水深入内陆形成的滨海—浅海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创造了大量的有机质物质,从而为以后的油气沉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另外根据研究,我国东海东部及台湾西部海底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型含油气区,它的规模和富油气程度可与中亚和东欧的含油气区相媲美。 这片海底含油气区的存在还依赖于另一重要地质现象——古隆起。在早白垩世末期,西太平洋洋中脊广泛扩张,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先后形成一系列NE向展布的凸起,称为“前陆隆起”或“克拉通内侧凸起的陆缘”,它们在晚白垩世早期开始剥蚀,并向海水供给了大量碳酸盐、硅酸盐和铁镁质碎屑。在随后的海洋沉积过程中,这些碎屑被大量胶结成岩并富含有机质,成了优质烃源岩,而同时期沉积的灰岩因有机质含量很低不能成为好的烃源岩。
2018年,中国石油表观需求为6.25亿吨,对外依存度70.8%,天然气表观需求2835亿方,对外依存度43.9%。这么高的对外依存度,看上去挺吓人的。
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这个数是按实物量算的,原油和天然气是能源的初级形态,随着炼化工业发展,深加工项目不断增加,使用原油生产更多的化工品,实物量的使用会大幅增加。假如我们不做化工,就直接把进口石油100%转化为燃料油使用,那么对外依存度是56.9%,天然气则达到55.2%。
第二,这个数是按照消费量统计的,也就是说石油来了以后即使没有提炼就外销或者出口了也计算在消费里。而在中国沿海地区,有大量的外资炼厂,这些外资炼厂是“两头在外”的,就是说拿外国油,炼了之后也大都出口国外。例如中国石化集团和美国埃克森美孚正在广东惠州建设1200万吨/年炼油二期工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法国道达尔正在福建泉州建设1200万吨/年炼油一体化项目,壳牌石油正在广东茂名建设1200万吨/年炼油工程等。
这个“两头在外”的量有多大呢?根据《海关进出口商品统计月刊(原油)》统计,2018年中国外贸企业累计进口原油580万桶/日,相当于净进口原油2.93亿吨,而2018年全年中国原油净进口是4.4亿吨,也就是说“两头在外”的净进口原油量达到1.47亿吨,占比为33%,如果将这些部分刨除,中国原油以净进口计算的对外依存度实际上只有41.3%。
同理,中国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天然气转口港,例如深圳盐田港的“两头在外”规模达到70万吨/年,接近中国石油年外采液化天然气销量的1/4。如果按净进口计算,中国天然气在2005年之前基本上实现自给,而到了2018年天然气净进口量为131.7亿方,对外依存度只有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