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林业改革?

杨春锡杨春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好宽好大。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如有不对,敬请指正! 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5年制定的,2009年进行了修改。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我国对林地实行的是用途管制,也就是将林地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进行管理。

目前全国除了部分经济发达省份(比如浙江)明确取消了公益林的界定之外,其他的省份都保持着公共财政对公益林的补贴。根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天然林3.6亿公顷,人工林4.2亿公顷(其中生态林的1/2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林业建设是以生态优先为取向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林业建设以来,我们实现了由乱砍滥伐、林木蓄积量下降至现在成为世界第一大林产品的奇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还会大幅度增加。从林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世纪之内,都是属于木材供需紧平衡的阶段。我们必须要实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含量,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木材的需求。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培育、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培育方面我们要做好造林、育林和管护工作确保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增长;在发展方面我们要重视树种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发展森林产业;在保护方面我们要强化资源管理和市场监管,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

邓见士邓见士优质答主

中国林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放活山林“承包到户”改革后,90年代以来,又开始新一轮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以政代工”向“以政促工”转变,促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二是由政府单一治理贫困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治贫转变,促进了林业扶贫。

三是“以政统民”向“以政带民”转变,促使民治、民办、民享的现代林业建设新机制形成。

四是“大而全、小而全”向“专业性、社会型”的社会化服务转变。

五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生产、集约经营”转变,促进了林业规模经营。

六是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

七是“林业部门、林业职工为小家”向“全社会各界为大家”的现代林业经营转变。

八是“重治理、轻保护”向“保护、培育、治理并重”转变。

九是“传统科技”向“现代科技”转变。

十是“封闭运行”向“对外开放”转变,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