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侧改革的原因?

宾心凌宾心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所谓“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并不是什么新政策。事实上,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内就出台过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包括增发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券、减免车船税、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以及增值税等一系列政策,后来还出现了房地产拉动消费的尝试(限购令)。 这些政策的效果其实都很有限。

最近一次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是在2015年底,当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同时指出要“去产能、去库存、去环保瓶颈”“扩消费”。此后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再次强调了这一政策思路。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很宽泛,既包括了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包括了供给端激励约束缺失的问题;但无论如何,这次会议提出需要更多地依靠改革而不是投资、出口和消费扩张来实现GDP增长是确定无疑的。这意味着过去那种靠投钱搞建设实现GDP高速增长的时期结束了。今后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维持在6%-7%之间(比西方发达国家高多了,但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长期徘徊在这一水平。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6%-7%的GDP增速意味着就业形势将更趋严峻,也意味着居民收入增幅可能会继续下降,所以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政策仍然很有必要性。只不过此前的刺激手段可能难以再奏效,未来可能需要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即所谓的“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才能起到效果。

桓锦桦桓锦桦优质答主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关系的不断融合,中国经济已难以通过投资驱动方式取得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从中国贸易结构和产业投资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底层逻辑是以人口红利和要素价格相对比较低为基础的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以及相应的国内基础行业投资发展和制造业产能扩张的模式。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制造业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迅速上升,在部分领域已超过了本土市场的需求,出口导向型特征明显。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贸易体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化进程的逆转(部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逐步面临瓶颈及不确定性,迫切需要通过需求侧改革来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需求侧改革应对和化解挑战。疫情暴发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冲击中恢复,但中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够牢固和均衡,需要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疫情加剧了部分国家推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发展倾向,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压力,加之通胀潜在上升风险和主要经济体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中国经济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因此,中国通过需求侧改革来培育更具有成长性的内需体系,是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

综合来看,需求侧改革是为了破除阻碍需求和供给更好匹配的各种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率的供需动态平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