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企业年报?
我去年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今天稍微修改一些内容重新发一下。 企业年报是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包括公司开业以来的注册资金变化、股东或投资人变更等相关信息。这些报告完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 作为财务工作者,除了自己本行业的信息外,也需要关注外界的信息,比如国家出台的宏观政策、行业资讯等等,而年报就是不可缺少的“干货”来源之一,而且很重要! 怎么看懂企业的年报呢? 首先要了解它的组成成分。 一般的年报都由以下部分组成: 企业自行提供的年度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企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 (二)企业成立日期、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身份证号码、住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三) 企业金融牌照等信息; (四)企业年报中需要公示的其他信息。 企业还需要对上一年度发生变更的事项进行披露,具体包括: (五)企业出资是否真实缴纳; (六)有无新设分支机构; (七)是否存在涉诉情况; (八)是否有行政处罚情况; (九)是否涉及破产事项; (十)是否因借款等纠纷进入人民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程序; (十一)其他需要披露的重大事项。 其次要了解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程度以及前后关联性,做到有的放矢。 企业年报虽然由多个部分组成,但每个部分的内容都不多,一般半天时间就能看完。但是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前后内容,看是否有一致或者矛盾的地方出现。如果发现有重大瑕疵或者有疑问的地方,需要深入分析或者向第三方专业机构寻求答案。
第三,要掌握快速查找信息的技巧。 年报里有很多信息都是重复出现的,如果能够在浏览时抓住重点,并且适当利用搜索引擎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能。在阅读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各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有取舍的查看资料;
2.注意查找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3.善用搜索引擎。
在年报的众多数据中,有几组核心数据,只要看懂这几组数据,就能对企业年报有清晰的认识。
一、企业户数。
这是企业年报中数据量最大的一组统计指标,涵盖了企业数目的方方面面,基本可以反映企业的整体数量特征。比如,分所有制类型看,有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制和外商投资等;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有内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等;从存续状态看,有开业、歇业、停业、在业和注销等;从规模看,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等,此外,还有按照行业、地区、从业人数、是否有对外投资等要素进行的各种组合分类。
二、注册资本(金)。
所谓注册资本(金,是指企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的企业资本总额,也就是全体股东的出资额,反映企业的规模或者实力,也包含所有制类型等属性。年报中关于注册资本的指标包括国有注册资本、集体注册资本、私人注册资本、港澳台商注册资本和外商注册资本,分行业、地区和规模的详细登记资本合计数等。
三、投资总额。
指企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的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投资设立或者控制的境外企业(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境外投资等)的总额,包括企业(或者企业投资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境外出资的总额。从投资总额的统计指标中,可以了解到投资总额的规模,按行业、地区、规模、有无境外投资所分组的指标则清晰地展示了投资总额的数量分布情况。
四、资产负债。
指企业关于资产、负债的各项数据指标,包含了企业总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及递延等资产、净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及负债合计等。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关系,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最重要的信息。资产表明了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状况,而负债则从另外一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情况。资产减负债为净资产,也叫所有者权益。
五、损益情况。
损益,通常指利润。年报中的损益科目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营业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营业亏损、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从这些指标中,能直观了解企业的赢利水平,可以基本判断企业的成长性和财务风险等情况。
六、职工和应交税费工资总额、应交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利润总额增幅等。
工资总额、应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等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利润总额增幅则能准确地揭示企业上一年度的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