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它们不仅是古代汉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用来指代五种物质或状态的哲学名词。 金——有形的,刚硬的; 木——无形的,柔软的; 水——流动的,湿润的; 火——炎上的,热烈的; 土——厚实的,静止的。 五行的每一行都包含两类性质,如“金属”包含有坚硬度(金)和有锋利性(木)两种性质;“水性”包含有阴柔(木)和浸润(水)的性质……如此等等。 在中医方面,五脏(心、肝、脾、肺、肾)被比喻为五岳(东南西北中),五志(喜怒忧思恐)被比喻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五官(目舌口鼻耳)被比喻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凉)....等等,都用到了五行学说的理论。 而在占卜相面的活动中,古人发现人的性格气质与五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开始用五行来解释人类的社会现象了。 比如,由于金形的人大多长相敦厚,面呈黄色且皮肤细腻,所以把“金形人”定性为“有辉光、重感情、脾气好、为人忠孝、善理财”“多富贵、宜经商”的人。 而“木形人”则因为长得挺拔俊秀且头发浓密,被看成是“聪明正直、善良勇敢、独立特行”“劳碌命,多愁善感”“易吃亏,易上当”“贫贱”的代表。 民间还流传着利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择吉的习俗,俗称“看黄历”。 他们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来推算吉凶,认为凡是由凶日起始的日子都不是好日子,都要“避开”。而一个黄道吉日往往又被认为是一个月里最好的日子,是最适宜办大事的。
然而现代科学证明,五行学说所体现出的规律并不是自然界真实的本质反映,而是古人在摸索中产生的虚拟模型。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抽象性。 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的许多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五行说”的基础之上,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