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芦荟有什么副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芦荟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之一 芦荟,别名黄汁菜、臭菜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株形美观,绿叶如云,花大色艳,花期不短,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之一。而芦荟的用途更为广泛,可食用、饮用或入药。《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芦荟,味苦平。……主风疮,皮燥痒;热痢;止血;痈疖;排脓生肌”。
临床上常用芦荟治疗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粪便赤黄、肛门灼热、腹胀腹痛等;亦可用于皮肤病的辅助治疗,如湿疹、痱子、烧烫伤、蚊虫叮咬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芦荟含有75种以上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类、蒽醌类(芦荟苷)、氨基酸类等。这些成分对机体功能存在着比较广泛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吃了芦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呢? 一般来说,如果人体单次大量服用芦荟或者长时间小剂量服用芦荟,都可以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 1.芦荟中含有刺激胃酸分泌的物质;且其所含酶类物质会对胃肠黏膜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从而导致胃部不适。
2.芦荟中含有蒽醌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明显刺激肠壁的作用,可导致腹泻。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服用适量芦荟并无大碍,只有一次过量服用或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才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大家在服用芦荟时,应严格遵循医嘱服用,切不可自行加大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