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子鸡是哪个地方?
“子鸡”就是现在所谓的跑山鸡,也就是放养的土鸡。 “子”在古时除了表示儿子的意思外,还有一种指示形容词的作用,相当于“这”、“此”,“子鸡”就是指这种土鸡。 因为这种放养式的土鸡一般长得快,个头大,比较“肥”(不是指脂肪多啊),所以跟笼子里圈养出来的鸡相比(四川人称这部分为“洋鸡”),体型上差别很大,很能“打眼”(gai2 方言,意指非常惹人喜爱,让人眼前一亮)! 所以古时候有钱人家买回来的鸭子或者兔子之类的宠物,都习惯称“子”,比如“犬子”、“兔崽子”等等; 而普通人家自己养的鸭子和兔子则是“洋鸭”和“洋兔”。
以前成都有很多这样的“子鸡”专卖店的,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了(当然,我说的这个“子鸡”专卖店并不是指那种卖童子鸡肉的餐厅或小铺,而是指专门售卖刚开叫的雏鸡——通常刚开叫的雏鸡价格是最贵的,而且鲜嫩好吃,用现在的语言来讲这类雏鸡属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关于子鸡的典故还有这么一段: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秋,太监刘瑾传旨,令御厨作“子鸡”。但宫中并无此菜,厨官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有人建议取整只鸡,将头、脚、翅、肠、肚等分别加工熟后,再整只入锅焖酥,取出鸡骨,浇以浓汁而成。
其实吧,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古人发明的东西,有时候确实很容易笑掉大牙——光凭“子鸡”这个词就能让我笑上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