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农场主?
我爷爷是抗战时期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当年他是一名团长!在台湾垦荒种水稻,后来有了些钱,买了台机器做大米生意(就是那种用米糠磨成糠粉的机器)。因为是在台湾省,且那时大陆很落后,所以他的大米都是标着台币价钱卖给日本人的! 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我的父母就带着我回到了山东临沂老家,当时我的父亲已经是陆军少校军官了,带着我母亲和我在临沂买了一块地,然后盖起了大瓦房,后来又在院里盖了一个大棚,搞起种植业来!
我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想法和有行动力的人,他不仅自己种菜还自己卖菜。他利用早上和晚上时间到临沂城里卖菜,而白天他就去部队里上班。我记忆里家里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人,全部都在忙活这个菜园子! 大约过了两年吧,我爸觉得只靠卖菜挣得钱太少了,于是就决定养蚕。他从浙江买回一大堆蚕宝宝,让我们帮忙养。我还记得那个箱子里面密密麻麻全是黑白相间的蚕宝宝,还有它们的粪便………那段时间我们全家人都跟养孩子一样照顾这些蚕宝宝,给它们喂食,帮它们清理粪便和杂物,还要经常晒被子(防止蚕宝宝拉出的粪便潮湿导致发霉长虫子。)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这些蚕宝宝都开始结茧,然后化蛹,最后变成飞出来的蝴蝶……… 从此我家多了个收入渠道,就是用蚕丝来做丝绸,我爸从江苏请来的师傅教会了我妈妈如何缫丝,如何将丝绸纺纱织布。不过那时候还是手工操作,效率低,只能满足自家需求。 但就这样,我家也很快变成了当地富裕人家,至少比附近几个邻居要有钱得多。
后来我上大学后去了外地,再回到家中时,才发现家里的庭院早已物是人非。原来在我出国读研究生那年,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而且给出很大优惠扶持政策。于是我的一个大学舍友,就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到我家跟我爸谈合作项目来了!他看中了我家的大棚,打算搞新品种黄瓜和甜瓜栽培,需要大型滴灌设备。于是他用贷款给我们家修建了整个温室大棚,配套了自动控温,灌溉系统。而且还派来了专家指导我们种植。 从此我家的收入又多了一项,除了卖菜,卖水果,还有蔬菜种子,化肥,农药销售以及蔬菜种植收。收入更加多样化。很快我家就从村里小康家庭升成了县城中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