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杂面怎么做好吃?
“闷”字是个生造字,此字见于《集韵》,原文是“悶,鬱也。或作懜。”也就是说,“焖”是这个“悶”的异体字(繁简不同);而“懞”字则是“悶”的别写字。 这两个字现在通假,都是mèn。 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悶”有“憋闷”“烦闷”等意思,还有“闷气”一说,指“憋在心里头的怨气、坏情绪”,如“他心胸太窄了,一有点事就生气,往自己心里搁闷气。” “懞”的意思则是“蒙昧”“不明了”,引申出“糊涂”“愚昧”之意。如“这孩子太懞了!什么也不懂。” 这个字还有“执拗”“固执己见”之意。多用于否定式词语中。如“他不懞不倔,很好说话。” 再来看看题主说的这个【闷杂面】—— 根据百度百科,【闷子】是一种“用面粉和成软面团,放入凉水锅中煮熟,然后捞出晾凉,用手撕成面条”的面食。 注意关键词是“温水”。 用开水煮出来的面团,应该叫“烫子”。(当然,烫子和闷子的制作过程应该是不严格的,有些地方可能直接把和好的面团放到锅里去煮,这种操作出来的面食应该叫做“烫馍”。) 所以综合来看,“闷杂面”就是用温水把各种菜和面煮在一起。 但问题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食物并不能称之为“面”。严格来说,它应该是“浇头”,用“盖浇饭”来称呼更加恰当一些。 不过从口感上来说,这种“盖浇饭”特别像我们平时吃的汤面。所以过去没有饭馆的时候,人们会在家做这种美食,当做早饭或者晚饭。
既然要用“水”,那就免不了涉及“调料”的问题。一般我们做菜的时候,放水的顺序就是“加水→调味→加盖煮”。也就是先加清水,再把各种调味料放进去,最后盖紧锅盖,等着水开锅就行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来调味?筷子?勺子? 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外面买现成的酱油、醋和辣椒油,直接用小碗盛着放在桌子上。 这样看来,这个【闷杂面】的制作方法其实也就很清楚了。
首先把菜下油锅炒熟,备用。然后把面和佐料放进碗里备用。最后把刚刚炒熟的菜倒进沸水锅里,盖上盖子,等到水再次沸腾的时候,这道“快餐”就可以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