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好吃还是梭子蟹?
作为一个江苏人,阳澄湖的大闸蟹没吃过,但是苏浙沪一带的水蟹我可是从小吃到大的。 水蟹也就是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我们那里一般叫螃蟹或者凉螃蟹。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玩意儿算是稀有肉类,偶尔买一只回来蒸熟了全家人都抢着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不怎么吃了。
为什么吃的人少了呢?因为蟹太贵了!一只三四斤的螃蟹,花个几百块钱不算多。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像祖辈那样忍饥挨饿的,没有吃过真正的苦,自然对这种昂贵的食材没什么欲望。 我是在大连读的大学,到海边以后才认识梭子蟹,原来还有这种长得像虾的海鲜(其实根本不是虾)。到了东北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玩意儿叫做梭子蟹。后来去了南方,发现这里把梭子蟹叫做海螃蟹……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这东西我是越吃越上头。
之前以为河里长出来的螃蟹味道应该差不了哪里去呢。直到有一天,我吃到了刚刚爬上海边的梭子蟹,一下子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好嫩啊!比河蟹嫩多了。而且鲜味十足。可能是有大海的味道吧,这感觉就像是河蟹遇到了海龟……直接被干死了……
吃蟹,其实是一场旅行,从东海之滨启程,沿长江逆流而上,过南京,穿芜湖,再折向西北,一路奔流不息,最终来到巢湖之畔。在这里,黄河故道、长江水系与巢湖子汇合交融,造就了独特的小流域环境,清江水滋养了大闸蟹的肥膏,而巢湖水中的丰富饵料让它们的蟹肉更加甘甜饱满。
大闸蟹,也叫中华绒螯蟹,是江浙一带传统的蟹类水产,最优质的品种当属阳澄湖大闸蟹,它背青肚白,青背白肚,肉质白嫩肥硕,其膏似凝脂,腴美甘润,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
和大闸蟹不同,梭子蟹是海水生物,它又叫海蟹,肉略甜,但没有大闸蟹肥美。梭子蟹根据季节变化,分别有不同的称呼冬为“菜蟹”、春为“白蟹”夏为“蛮蟹”、秋为“壮蟹”。梭子蟹主要在浙江、福建一带,常见的是公梭子蟹,肉少,但口感松软鲜嫩,母蟹由于被用来产卵,储存了更多营养,因而更香。
大闸蟹的“闸”字,其实来自于江浙一带特有的捉蟹方法。人们用竹片在江中筑起拦河大坝,形成一个类似于人工水库的河坝,竹栅中有小孔,幼小的螃蟹可以进入,而大螃蟹无法回游,便在此处滞留。待到螃蟹长成,人们在坝上开闸放水,将螃蟹从闸口中捕获,因而当地将螃蟹称为“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