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芦里加什么好吃?

晏笃晏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起源于南宋,当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浑身肿起,面庞圆润,太医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最后皇帝只好张榜求医,后来来了一个江湖郎中,为黄贵妃诊脉后说:“此症须用南天竹根煎汤服之可救。”

随后,果然药到病除。皇上龙心大悦,问道:“此症为何?”“此症名为痰火,因内热上冲,痰壅气滞所致。”“治此症有何妙方?”“用冰糖、红果(即山楂)煎服即可。” 从此,这种由南天竹根与山楂组成的药膳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有人把它放到小贩的担子上卖,因为卖相不怎么样,所以生意不好。直到把山楂换成山药,外面包上亮晶晶的糖稀之后,才变得人人爱吃。后来人们把它叫作 “山药糖葫芦”。

现在糖葫芦里的原料除了山楂以外,还有香蕉、橘子、猕猴桃等等,而最特别的就要数巧克力糖葫芦。制作时,先把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加工成泥,然后拌上白砂糖和巧克力酱,再灌到葫芦模子里。

做好以后,一颗颗圆滚滚、黑亮亮的巧克力糖葫芦就呈现在你面前了。咬一口下去,是令人迷醉的丝滑口感…… 不过说到这玩意儿,可就有故事讲了——清光绪年间,前门富户大宅门上出现了这么一个招牌——“鹤年堂”!

这个“鹤年堂”可不是卖药的,而是卖“串糖葫芦”的。只不过主人不是一般的卖糖葫芦的,他的糖葫芦里面可以夹着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金糕(酸酸辣辣的那种)、豌豆黄、核桃泥、糖炒栗子、松子、杏仁……应有尽有。

除了食材有趣之外,做糖葫芦的工艺也很讲究。在挂糖浆的时候,不能挂得太稀也不能太稠——太稀了会流汤;太稠了就会不酥脆。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糖葫芦都叫“串糖葫芦”——在旧北京,按照用料的不同,糖葫芦可以分为“粗果干”和“细果干”两种。“粗果干”就是前面讲过的“山药糖葫芦”,以山药为主要材料,里面可能夹着橘子瓣或者芝麻。

“细果干”就是用各种果品做成的糖葫芦,里边可能会夹有桂花、蜜饯、青梅……” 除了果干还可以放馅儿——在豆沙锅里煮熟的红豆沙团儿,可以是甜甜的糯米藕,也可以是咸咸的萝卜丝肉馅儿,更可以是香菜、葱花加上泡好的黄豆,拌上香酥的油条……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夹不进去的馅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